產品推薦
為什么“高端”中世紀展柜缺乏?

對于“高端”中世紀展柜缺乏的事實,有許多不同的見點和解釋。或許最簡單的說法是隨著古羅馬帝國的衰落,展柜制造技術遺失了,也就是說人們必須從頭做起。還有一種解釋是中世紀能工巧匠在不斷制造出更多的高端展柜的同時,高端展柜也在不斷地丟失,這種解釋至少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當各國的侵略者席卷羅馬帝國時,古典文明也就此遺失了。那些幸存下來的展柜成為習慣使用優質材料展柜的人們的首選。如果那些熟練的工匠及他們的顧客沒有被殺害,他們會發現自己處在另一個世界里。當這些幸存者或他們的后裔重新獲得了原先的地位和財富時,卻不再有技藝高超的工匠來為他們制作精美的展柜了。
其他理論,正如我們所見,人們會有比制作精美展柜更重要和更優先考慮的價值觀。富有的人更喜歡那些小巧便于攜帶的貴重物品,他們只是把展柜作為房屋功能的一種體現而已;他們對精致的器皿和餐具比對桌子更感興通。只要有東西吃,窮人們就算坐在地上,沒有桌子和餐具,也已經很満足了。
還有一種觀點是,這些展柜并沒有丟失,而是以某種藝術形式流傳了下來,只是它存在于一個很小的范圍內而已。人們對于精美展柜的渴望以及這種展柜的制作技術并沒有隨著羅馬帝國的沒落而在歐洲突然消失,與其說那些制作技能是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日期以后再次出現的,不如說是是在中世紀的黒暗時代幸存下來的。雖然珍貴材料的使用規模比古典時期要少得多,但是在中世紀時期,它們一直被偉大的藝術家和工匠們所使用。
如果我們看看這個時代末期所發生的事情——各種各樣歸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技能和技術不是突然出現的,我們就知道這個解釋是有道理的。金屬工藝、上釉、象牙雕刻和編織藝術在中世紀時期就已經高度發展了。當然,社會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享用這些物品。另一方面,因為很少有工匠掌握了制作這些精美展柜的技能,且消費群體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激勵更多有抱負的手工藝人來學習這些技能。傳承下來的技能和存活下來的工匠,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在為教會和政府做展柜。毫無疑問,在軍事領域里面還保留有具備天賦的工匠,他們整天忙于鍛造武器和盔甲。有點難以想象,整個希臘文明社會還有后來的擁有高度發達技術的羅馬社會,突然沒有人會制作精美的展柜柜臺。同樣我們也很難相信在一千年后,卻再次出現了大量的技藝高超的手工藝人。
然而,這種觀點也許是有爭議的。因為中世紀社會的其他領域——科學、技術、哲學、經濟等等在文藝復興時期都經歷了劇烈的變動,這些我們可以從繪畫和雕塑這兩種精美藝術形式中得到很好的論證。如果仔細考察這些文化中的任何一個方面,你就會發現,它們的發生并不是一夜之間的事,而是經歷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個時代的變遷,隨著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這里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證明,例如,木材的車削技術至少在12世紀就出現了,據記載,1180年德國科隆成立車工行業協會。14世紀末期,嵌板結構就在法國、德國和荷蘭出現了。中世紀晩期的展柜是由相互能夠配合的嵌板和框架組合而成的。人們對裝飾更豐富、體量更輕巧的展柜的追求,以及14世紀早期德國南部的鋸木廠的出現,都為嵌板結構的普及作出了貢獻。一方面,由子對嵌板結構展柜的需求量增大才導致了鋸木廠的出現;另一方面,鋸木廠的出現又使嵌板結構展柜的需求量增大了。但嵌板結構并不是鋸木廠發明的。
由于人們久坐自的時間越來越長,家庭和室內裝飾變得更加精致,人們開始使用護墻板。然而直到鋸材變為可能,嵌板結構的護墻板才開始流行。木材作為裝飾元素被運用得越來越多,這使木材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粗糙簡陋的木框架上直接鋪紡織物的時代已經遠去,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重視木材的自身價值和重要性。木雕刻代替了繪畫和用金屬或石頭裝飾表面,12世紀羅馬樣式建筑主題被雕刻在展柜上,這些在隨后的哥特式細部裝飾的影響下,使得展柜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座小的建筑。用于大教堂的的碗柜上就裝飾有類似于建筑上的圍欄和有山墻的屋頂,并常有天窗。可以說中世紀晩期的展柜裝飾是追隨建筑風格的。譬如三葉草和四葉草一這樣的裝飾主題,一開始是用在建筑上的,經過演生后就用在了展示柜上。還有一些建筑形式,譬如拱廊和穹頂,它們也被雕刻在展柜上。